一、電梯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
1、使用環節的安全責任落實上仍存在差距,現實中不少企業在電梯使用管理中不重視安全,或多或少存在著未落實管理機構,未落實責任人員,未落實各項規章制度,設備未登記注冊,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無證上崗,未按要求建立應急救援預案和緊急救援措施,不按時申報年檢等問題。有不少企業還認為,電梯的安全運行是電梯維護保養單位和檢驗檢測機構的事情。
2、電梯維修市場仍需進一步規范,不及時,不符合維修規程,維修人員未經認證,不合格維修仍然存在。
3、電梯乘客的使用安全知識,也相對缺乏。
以蘇州市為例,蘇州市電梯數量近年來呈現出爆炸式增長。截至7月底,共有電梯3442臺,其中自動扶梯和自動人行道362臺。近年來,在市委、市政府的正確領導,各部門要加強協調,加強電梯安全監管,開展“非法違反規則”和隱藏的治理、電梯安全水平穩定的作為一個整體。但隨著電梯保有量、使用量大幅增長,電梯使用管理者安全責任主體落實不夠明確、部分電梯維護保養不到位、乘客安全乘梯意識不強、檢驗不及時、老舊電梯更新改造等問題進日益凸顯,特別是商場、醫院等公共場所的電梯長時段、大客流、高負荷的使用,給乘客安全帶來更大的風險,無論是發生電梯事故或者出現電梯故障,都已成為輿論的焦點。
二、電梯安全監管存在問題原因分析
1、1.一些電梯用戶責任感和安全觀念薄弱。為了片面追求經濟效益,他們總是強調低成本投資,違反專用設備的法律法規,使用劣質電梯設備。
2、第二部分,使用電梯單位未能按照規定設立安全管理機構或安全管理人員,質量安全管理人員偏低,有法定代表人認為安全管理機構不直接設立效益部門、安全保衛部門。TY管理人員是隨機分配的,尤其是相當一部分創始人的新民營企業。
3、(三)部分特種設備安裝、維修和改造不向質監部門告知,未經檢驗檢測機構安全檢驗合格即投入使用。
4、電梯操作人員未經培訓上崗,違規操作電梯。目前,司爐工持證上崗率比較高,而壓力容器和起重機械操作人員持證上崗情況不容樂觀,一些特種設備使用單位認為壓力容器和起重機械操作比較直觀,簡單易學,操作人員無須培訓即可上崗,因此無證上崗和違反操作規程導致的特種設備事故苗頭經常發生。
5、一些特種設備安全監督機構和檢查工作不到位,沒有履行應有的責任。一些安全監督機構沒有嚴格監督,有些沒有調查和處理非法活動,有些機構沒有收到安全監督資金,因此必須承擔懲罰責任。檢查機構不按照區域覆蓋原則對設備實施定期檢查。“努力放行小”,定檢率不能滿足要求;有的發現違規行為和安全隱患不及時向安全監督機構報告;有的設備不符合規定,質量保證體系要求嚴格,檢驗、檢驗質量不高。
6.部分監管人員業務不精。經過體制改革,特種設備的監督機構和監督員數量迅速增加。雖然全國各地都開展了特種裝備檢驗人員的基本知識培訓,但專業設備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專業的。原工商部門新增人員對質量監督業務,尤其是特種設備的質量監督業務比較陌生,還遠遠沒有熟練地開展安全監督工作。
7.7.電梯維護費用不足。在20世紀80年代,電梯開始進入中國。根據20年的壽命計算,中國已進入電梯的老化期,但電梯的使用壽命沒有明確的規定。電梯的運營和維護需要相應的費用支持,目前電梯物業管理費低,沒有專項資金,很難保證電梯日常費用和改造維修更新費用,尤其是當物業公司需要更換大零件時,電梯運行狀況不佳或電梯故障大。物業公司沒有足夠的資金投入,電梯安全將面臨考驗。
堅持安全第一、預防為主、節能環保、綜合治理的原則,明晰電梯安全各方責任,著力構建政府統一領導,部門依法監管,生產、經營、使用、檢驗等單位各負其責,社會監督支持的電梯安全工作格局,努力形成監管機制完善、安全措施到位、應急救援及時、問題解決有效的電梯安全保障體系,不斷提升全省電梯安全水平,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電梯事故或故障。
以河北為例,下面給小編輯一起了解一下,什么是電梯安全監控模式?
從石家莊質監局獲悉,今年石家莊質監局將推廣新華區電梯網格化監管試點經驗,明確將小區業主代表納入電梯安全監管責任體系,推出物業單位、維保單位、檢驗機構、監察機構、基層特種設備安全員和業主代表“六位一體”的電梯安全監管新模式。
據了解,石家莊質監局“六位一體”電梯安全監管新模式要求,物業管理單位每天對所管理的電梯進行日常巡視,記錄電梯日常使用狀況;保持電梯緊急報警裝置能夠隨時與值班人員實現有效聯系;在電梯出現故障或者發生異常情況時,組http://www.sydxg.com/tdyl2014織對其進行全面檢查,消除電梯事故隱患后,方可重新投入使用;制定應急措施與救援預案,定期組織演練;電梯困人時立即聯系電梯維保人員,及時安撫和營救被困人員;監督并配合電梯安裝、改造、維修和維保工作。
維保單位要按照鄭州2014月、季度、半年、年度維保的基本項目和要求進行維保工作,確保責任區內的電梯安全運行;制定應急措施和救援預案,每半年至少針對本單位維保的電梯進行一次應急演練;設立24小時維保值班電話,保證接到故障通知后及時予以排除;接到電梯困人故障報告后,及時實施現場救援(市區內抵達時間不超過30分鐘,其他地區一般不超過1小時);每年對電梯進行至少1次自行檢查。
檢查人員應當嚴格按照有關法律、法規、技術規范和標準開展電梯檢驗檢查工作;電梯檢查人員應當客觀、公正、及時地發布檢驗結果和結論;電梯檢查人員在進行檢查工作時,發現重大事故隱患時,應當及時通知使用專用設備的單位,并向監督管理部門報告。
質監部門監管人員要對轄區電梯的使用管理情況進行監督檢查,保障電梯合法使用;對轄區內電梯的日常維護保養行為進行監督抽查,保障電梯維保作業質量;組織有關方面及時消除所發現的電梯隱患并向上級部門報告,同時通報當地政府;受理轄區內群眾關于電梯安全問題的舉報投訴并進行核實,對違法違規行為依法進行查處或報告。
當地政府基層安全員要積極宣傳電梯等特種設備安全法律法規、安全技術規范、標準及相關知識,并督促相關單位貫徹執行;對轄區的電梯安全運行情況進行日常巡查,及時報告發現的問題和安全隱患,并建立日常巡查檔案;配合有關部門開展安全檢查和隱患治理,并對隱患的整改情況進行回訪確認;定期報告轄區內電梯等特種設備新增、轉移、檢驗、停用、報廢等變化情況,建立并及時更新特種設備臺賬等。
業主代表應及時了解責任區內電梯的安全運行狀況,及時向有關責任方反映問題,監督電梯的日常管理、維護和故障排除,提醒業主使用電梯。正確的。
該模式構建了“網格化”式的電梯安全監管,實現了定區域、定人員、定責任的監管機制,為電梯安全監管打好基礎,從根本上提高了電梯安全監管的整體水平。